上善若水 止于至善

发布时间:2011-09-08

                            
          汪乃钰,1933年3月出生在上海市,1949年9月参加革命,1950年2月到上海青青浦县财政税务局工作,1952年六6到苏南机关干部补习班学习,1952年被组织派送到南京工学院机械系学习,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工作,先后在冶金系、机械系、无线电系、科技处、成人教育学院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研组主任、主任、副院长,1993年10月离休后担任东南大学老教授协会理事长、离退休协会副理事长、离休干部党委委员等职务。
   
   
                              上善若水 止于至善
                          ——东南大学离休干部汪乃钰同志的先进事迹
          汪乃钰同志是东南大学离休老干部,离休前曾任东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离休后担任东南大学老教授协会理事长、离退休协会副理事长、离休干部党委委员等职务。汪乃钰同志离休后一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与关心下一代的工作,6年来无私捐助十几万元钱供8名贵州贫困山区少数民族的孩子读书,在社会上激起极大的反响,2003年,汪乃钰同志被评为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2004年,汪乃钰同志被评为江苏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08年,被评为“南京市好市民”;200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玄武区“感动玄武:十大人物之一,还光荣地当选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缘起央视新闻栏目
          “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使那些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是汪乃钰同志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一直在寻找付诸行动的机会。2003年初,中央电视台《新闻三十分》栏目的一篇报道让汪乃钰同志与8名贵州贫困山区的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期节目介绍了浙江的一个叫“孙连芳”的大学生志愿到贵州贫困山区镇远县金堡中学做英语教师,并做出了显著的成绩。汪乃钰同志看了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立刻打电话到中央电视台,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孙老师。汪乃钰同志迫切向孙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委托孙老师为他联系了分别是来自苗族和侗族的8名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孩子做为资助对象。很快,汪乃钰同志就把本学期的学费寄到每个孩子家里,从那时起,他就把这8个孩子牢牢地记挂在心中,开始了至今6年之余的捐助历程。
                                                      山区孩子初来南京
        “只有开拓了视野,才能增加前进的动力。”作为一名年从事教育工作的老教授,汪乃钰同志深知这一点的重要性。2003年暑假,汪乃钰同志出资邀请8名孩子来南京。那是8个孩子终生难忘的日子,因为那是他们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乘火车,第一次看到高楼大厦,尤其当孩子们下了火车,见到朝思暮想的汪爷爷时,更是激动地说不出话来。汪乃钰同志见到孩子们别提有多开心了,他亲自为孩子们安排了一周的行程:中山陵安葬着民族先驱孙中山,一定要带孩子们去拜谒;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记录着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一定要让孩子们好好参观;苏南的乡镇企业是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一定带孩子们去见识;夫子庙的秦淮风味小吃很有特色,一定要带孩子们去品尝;大山里没有高楼大厦,一定带孩子们好好看看;大山里没有肯德基,这个也一定要带孩子们去品尝……汪乃钰同志不顾自己七十多岁的年龄,也不顾自己并不强健的身体,在盛夏酷暑中为了这8个孩子而东奔西走,不知疲倦。
  汪乃钰同志在用自己的行动号召全社会对贫困儿童的关爱,他的行动和人格魅力感染了周围所有的人,人们主动向这8个孩子伸出了援助之手,孩子们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援:东大党办、校办为孩子们承担了来宁后全部的用车和食宿,党委老干部处带孩子们去夫子庙购买了新鞋,新闻记者为他们送来了大包衣物,汪乃钰老师远在无锡安镇的老同学(一民营企业的老总)捐助每个孩子们一套衣服和纪念品……受助的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临别时,汪乃钰同志还精心地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份沉甸甸的大礼包,吃的、用的、洗的、穿的一应俱全,他鼓励孩子们回去后一定要好好学习,自尊、自强、自信、自力,长大后把他们的家乡建设得比南京还要美。
                                                        走入深山探望孩子
        送走了孩子们,汪乃钰同志心里无时无刻不惦记着他们。除了每学期准时寄出学费,汪乃钰同志还经常写信询问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虽然从孩子的来信中他能了解到他们的一些情况,但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驱使他要走进山区亲眼看望孩子们。
          2004年11月,71岁的汪乃钰坐上了去贵阳的火车。车到贵阳已是夜里十点左右,为了早一点见到孩子们,汪乃钰同志连夜坐上了开往镇远镇的汽车。孩子们所在的镇远镇虽然离贵阳只有 200公里,可却全是崎岖不平的盘山公路,经过四五个小时的颠簸,到镇远镇已是凌晨三点钟。由于天黑,路不好走,汪乃钰同志被一名苗族的醉汉撞倒,从1米高的石阶上摔了下来,左肩重重地撞到了地上。在旁人的搀扶下汪乃钰才站了起来,可他当时完全不把这些当回事,也没有到医院进行正规治疗,而是忍着剧痛、不顾旅途的劳累,稍微休息几个小时,天一亮就赶到了孩子们就读的金堡中学。汪乃钰同志的体质一直不好,在贵州的几天内他为了多陪在孩子们身边也没到医院去看病。由于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再加上旅途的劳累,汪乃钰左肩的疼痛一直持续到今天。后来当人们问他当初怎么能忍住疼痛,不去看病时,他笑着说:“想到马上就能见到我的孩子们,我就一点也不觉得疼了。”
          知道心爱的汪爷爷来到了山村,孩子们穿上了平时不穿,只有过年时才穿的民族服装欢迎心爱的汪爷爷的到来。汪乃钰同志考察了金堡中学的情况,这是建在一个山坡上的三层楼中学,一小块操场是师生们亲自动手铲平一个小山头得来的,学校门口刚修好了一条水泥路,这里的教学设施还很陈旧,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更是很贫乏,诺大的一个县级中学竟然只有一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汪乃钰同志看到这里,当即慷慨地拿出钱来为学校买了部当时最大的29寸彩电。校长和广大师生为这突如其来的馈赠感到十分欣喜,汪乃钰同志却淡淡地说:“这8个孩子是我的孩子,学校的其他孩子也都是我们的孩子呀!能为他们做点善事,是我最乐意的。”
          又见到了心爱的汪爷爷,8名孩子又兴奋又激动,纷纷邀请汪爷爷到家中作客。汪乃钰同志当然不肯拒绝孩子们的好意,他忍住身体的疼痛,尽管已经很疲劳了,还是带着笑脸走进孩子们的家中。汪乃钰同志看到那里的山区非常贫穷、落后,有的孩子的床就是草堆上铺张草席,因为理发要两块钱一次,男孩子的头发已经要赶上女孩子的长了,可还是不去剪,家里除了睡觉的床和吃饭的灶,其他的家具竟然就是个矮脚凳,每年只有过年时才能吃一回肉,不少孩子都患有营养不良……看到这里,汪乃钰心里一阵阵疼痛,可当他得知学生们的学习成绩都有提高,一名男学生得了全县奥数比赛第一名,一名女学生把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感受写成的作文《暑假的一天》被评为优秀作文时,又感觉十分欣慰,因为孩子们学习上更加刻苦了,暑假南京之行的目的达到了。
          汪乃钰要离开山村了,尽管汪乃钰用近乎命令的口气让他们谁都不许哭,可孩子们还是忍不住扑到他的怀里嚎啕大哭。回到南京,汪乃钰的心里久久难以平静,想着孩子们在昏暗的房间点着煤油灯读书,想着孩子们夜里走在没有路灯的山路上,他立刻到商场去订购了一批太阳能台灯和手摇发电的手电筒给孩子们寄去。汪乃钰同志的家境并不富裕,而他本人又体弱多病,可他去了一趟苗乡侗寨后对他的触动很大,他决定这次回去以后除了负担孩子的学费,还要省吃俭用挤出钱来负担这8个孩子的生活费,就这样,几年下来,汪乃钰同志花在孩子们身上的钱至少达十几万元。
                                                         山区孩子再来南京
        而后的几年中,汪乃钰同志身体每况愈下,多次住院治疗,可他仍把这8名孩子牢牢挂在心上,还不断地与孩子们写信鼓励他们好好读书。2008年,8个孩子刚参加完高考,汪乃钰同志就一次次电话与远在贵州的孙老师联系,嘱咐她暑假带领那8名学生到南京来,还多次拖着孱弱的身子到老干部处,委托老干部处的同志协助他接待暑假来宁的贵州学生,并周密安排孩子们来南京的一切行程。
          几年没见到恩人汪爷爷,孩子们再看到朝思暮想的汪爷爷尤显亲切,眼睛里也都噙满了泪花。汪乃钰同志关切地询问8名同学的情况,此次来宁的三名同学中有一名同学考取了吉首大学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小杨同学考取了大专决定复读,还有1名家境困难的小田同学落榜了,她们说其他5名同学因为还没拿到录取通知书,或是有的觉得没考好不好意思来见汪爷爷。汪老语重心长地说,山区的教育落后,他们能考取大学真的是太不容易了,无论有没有考取大学,以后都要好好学习,继续努力。在随后的三天中,汪老安排师生们参观了南京博物院,使她们了解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又安排她们到周边的名胜古迹和游乐场去游览,让她们增长见识。临别前,汪乃钰委托老干部处工作人员为师生们购买了羊毛衫、休闲衣物和英文电子辞典、英语学习机、MP3等用品。在汪乃钰同志的感召下,老干部处工作人员和榴园宾馆的服务员也主动献出爱心,纷纷捐出闲置的衣物。
                                                       打工妹子考上大学
          汪乃钰同志了解到小田同学是家中的长女,家境最差,曾在半年内失去了四位亲人,如果能为她找到份工作可以给她家的经济状况带来很大改观。在师生们游玩期间,汪乃钰同志冒着酷暑,多次奔波于校园内外为小田同学联系工作,经过多方努力,他的诚意感动了榴园宾馆的老总,老总破例录取小田为宾馆服务员。小田上班第一天,汪乃钰同志亲手把她交到榴园宾馆的负责人手里。怕小田在南京人生地不熟,汪乃钰同志拿出钱来嘱托老干部处工作人员为小田添置了所有的生活用品,他叮嘱小田要珍惜机会,努力工作。在汪乃钰同志的关心下,小田很快适应了南京的生活和工作,第一个月就拿了千余元工资。在秋季来临时,汪老想着小田的棉被太薄,虽然小田已经有了工资,可汪乃钰还是掏出钱给小田买冬被。汪乃钰告诫小田工作之余抓紧学习,不能丢下书本,在他的鼓励下小田报名参加了夜校继续补习功课,在小田多次想放弃的时候,汪老总是去想方设法鼓励她。功夫不负有心人,小田终于在2009年考取了东南大学夜大物流专业,汪老知道以小田同学的工资要补贴家人,扣除日常生活开销已所剩无余,又主动替她承担了所有的学费。
                                                        上善若水 止于至善
        汪乃钰同志资助的8名少数民族学生中,有4名正在大学读书。潘盛群考取了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梁祖云在湖南广播大学学习广播宣传,邰和平在安顺学院学体育专业,邰秀芝在湖南湘西自治州吉首大学师范学院就读英语专业。几个月前,小杨同学写信告诉汪老师,还有两名同学跟她一起在同一所中学复读,同学们都牢牢记住汪爷爷的话,“要用知识改变命运,用知识来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所以学习都很刻苦,请汪爷爷放心,他们还说好了等大学毕业了要用自己赚到的钱自己买车票来南京看望汪爷爷。汪乃钰同志看到这6年来孩子们一点一滴的成长,他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
          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干部,汪乃钰同志带头组织老干部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多年来他一直把做“与人为善”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温暖的双手,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无私的援助。汪乃钰同志深知组织生活的必要性,坚持认真组织老干部们进行政治学习,眼睛不好的他就读给他们听,腿脚不便的,他就上门送学习材料;他关心老干部的生活,主动帮助本支部成员领取工资条及学校发放的福利品,对生活有困难的老干部,他主动到学校有关部门帮他们申请困难补助;他一手创办了“东南教育服务部”,利用学校周围的社会资源为学校发展提供后勤服务,为学生们安心学习、生活提供帮助;他充分利用东南大学老专家老教授这不可多得的人才资源,为他们联系到校内、校外进行讲学;他思想政治上关心学生,生活学习上帮助学生,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成了学生的知心人;一名男同学不幸得了白血病,他主动号召大家募捐,并带头捐了1000元;同事家失火,他带头捐款1000元;他为长期分居两地的学校花房的民工兄弟的爱人找做钟点工,使得他们能在南京长期安家,夫妻团聚;他为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的老干部的护理费调整忙前忙后;他费尽周折为陌生的码头工人的子女解决入学问题……
          “上善若水”、“止于至善”,汪乃钰同志多年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这两句话做了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