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进行创新实践,不断开创关工委工作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6-10-17

积极进行创新实践,不断开创关工委工作新局面

  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工委

2016年教育部关工委骨干培训班交流材料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和进步的灵魂。关工委要长期存在、发展和进步,就必须不断创新。衡量一个关工委工作有无特色,有没有活力,主要是看他们工作有无创新。因此,我们一定要树立创新的理念,提高创新的勇气,积极进行创新实践。

    2009年以来,我们在贯彻执行教育部党组20号文件的过程中,始终把“创新”作为建设“四型”关工委的关键,以“学习”推动“创新”,促进“调研”,搞好“服务”,加强基层建设,提高工作水平。我们把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梳理出来,用发展的眼光看,把阻碍前进的问题找出来,进行立项,然后有针对性地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形成的原因;排出几种解决的办法并加以优选;办法确定以后,进行试点并努力加以坚持,在坚持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逐步完善。我们把经过实践和时间的检验,经过成功和失败的考验,效果好的受到公认的理念、机制、体制、载体等有计划地进行放大,在全省教育系统关工委范围内推广,以此推动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一、创新涉及的方面很多,可以是理念方面的。理念方面的创新带有全局性和引导性。正确的理念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工作效益。

2009年,贯彻执行教育部党组20号文件之初,首先面临的是界定工作队伍问题。我省教育系统关工委虽然建立多年,参与过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同志也不在少数,但是真正要着手加强队伍建设却又思路不清,有点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在学习部党组20号文件以后,提出了“按照核心层、骨干层、参与层三个层面抓关工委队伍建设”的理念,明确了“强化核心层,提升骨干层,扩大参与层”的要求,分别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树立了若干典型,大大加强了基层关工委队伍建设,为我省关工委迈上新台阶提供了组织保证。

    2010年,在江苏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党组贯彻教育部党组20号文件的苏教党〔2010〕51号文件中,提出了“要牢固确立关工委工作是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和‘无论怎么重视都不过分’的意识”。这句话是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同志最早提出来,后来写到51号文件中的。这个重要观点是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党组贯彻教育部党组20号文件的一个重要创造和发展。它经过省教育系统关工委的大力宣传和强力落实,就像一个动员令,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各级党委把关工委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党政工作运行轨道,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在职同志发挥主导作用;而且为老同志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极大地鼓舞他们发挥主体作用;还为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文件解决各级关工委工作经费和驻会老同志补贴、创造关工委的工作环境等提供了理论和舆论支持。

  二、机制是在制度普遍建立和坚持的情况下形成的。机制创新往往能对工作起到直接的根本性推动作用。

    2005年省教育厅在我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各项制度普遍建立的前提下,提出了建立长效机制的要求。经过5年努力,到2009年,我省在各市、县(市、区)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普遍建立了党委重视关工委工作的机制、关工委组织建设机制、关工委工作运行机制、关工委条件保障机制和表彰激励机制,促进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关工委整体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在五大机制普遍建立的基础上,厅党组及时引导,在苏教党〔2010〕51号文件中提出了“要切实把关工委工作纳入党政工作运行轨道,融入日常工作之中,实现常态化”的要求,从2011年起全面启动“创建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合格单位”工作,落实市、县(市、区)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关工委工作标准,以巩固长效机制成果,解决长效机制建设阶段没有解决的问题,实现常态化建设阶段新的工作目标,使全省关工委工作上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第一层面,抓市县区教育部门和高校校级关工委常态化建设。经过连续4年努力,到2014年年底,全省所有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关工委、2012年以前批准建立的所有公办高校和6所民办高校校级关工委达到常态化建设合格单位标准,均以省教育厅办公室文件形式予以确认。基本做到了:关工委工作摆上党委议事日程,纳入党政工作运行轨道;关工委有了日常工作团队,实际工作有人做;活动经费有专项,办公条件有保障;中小学校和高校二级学院健全关工委组织,并能开展活动。为了进一步巩固提高常态化建设成果,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在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开展了“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巩固提高奖”评审活动,表彰奖励了43个市、县(区)教育部门关工委和43所高校关工委,2016年继续开展此项活动,预计3年内获得“巩固提高奖”的对象将覆盖全部省辖市教育部门关工委,以及半数左右县级教育关工委和高校关工委。

  第二层面,有序推进中小学校和高校二级学院关工委常态化建设。我们认为,没有中小学校和高校二级学院关工委工作的常态化,就没有市、县(市、区)教育局和高等学校真正意义上的关工委工作常态化。这是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任务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是巩固提高教育部门和高校关工委常态化建设成果的基础工程和重要指标,必须下功夫扎实稳步推进。此项工作随着市县教育部门和高校关工委自身常态化建设合格跟进启动。先是省教育系统关工委提供典型样本,由市县教育部门或高校参照省里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相应标准,对中小学校和高校二级学院关工委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条件保障、工作平台搭建、关爱活动开展等方面提出要求,并在试点基础上制定三到五年分批实施计划,本着积极稳妥,不赶进度,务求实效的原则扎实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也是评审市县教育部门和高校校级关工委能否获得“巩固提高奖”的重要依据之一。按照2015年的进展情况推算,高校二级学院关工委和中小学校关工委常态化创建和考核认定工作到2017年基本完成。

  第三层面,强化“四个作用”。随着关工委工作的发展,我们对做好关工委工作的认识在不断加深。最早认为,只要选好一个带头人就可以了。后来发现老同志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于是提出了“双常务副主任制”。再后来又觉得光靠带头人还不行,还必须建立一个日常工作团队。再后来觉得光靠工作团队还不行,又提出了“四个作用”的要求。所谓“四个作用”是指在职领导的主导作用,离退休老同志的主体作用,在职委员单位的助力作用和日常工作团队的关键作用。要持续推进关工委基层常态化建设,不断提升关工委工作水平,这四个作用缺一不可。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在2013年、2015年连续编印了两本《在职领导发挥主导作用实绩录》,总结宣传了近百名重视关工委工作,发挥主导作用好的在职党政领导的事迹,发到各市县教育部门和各高校。我们还对关工委日常工作团队建设提出要求(关工委日常工作团队,包括在职主要领导担任的主任、党政班子中的分管领导、老领导担任的常务副主任及驻会副主任,在职中层正职兼任的秘书长、老同志担任的副秘书长,以及在职人员或老同志担任的专兼职秘书),从2016年起在获得“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巩固提高奖”的市县教育部门和高校中,按照优秀工作团队标准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工作团队”。

  三、体制创新虽然可能受到较多条件限制,但是只要争取到党政领导支持,关工委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按照省厅51号文件规定:各级教育关工委主任原则上由本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兼任。选择热爱关心下一代工作、有责任心的同志担任分管领导。常务副主任由有爱心、有威望、有能力、有工作热情的从领导班子退下来的老领导担任。关工委办事机构应视同本单位中层工作机构,其负责人应由在职中层正职干部担任或兼任。关工委委员一般由本单位相关职能部门中层正职和少量老同志组成。这是江苏教育系统关工委在领导体制上的创新。这样的领导体制,保证了关工委工作能摆上党委工作议事日程,有利于关工委围绕中心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工作,有利于解决阻碍关工委发展的问题,能较好地发挥在职同志的主导作用和老同志的主体作用。江苏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之所以能较为顺利地开展,并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主要得益于这样的领导体制。

  再例如家长学校总校建设工作。近年来,我省家长学校建设工作在教育厅党组领导下,经过各级教育关工委不懈努力,取得显著成效。全省99%的中小学(幼儿园)都建立了家长学校,形成了教育部门主管、关工委主抓、各类学校主办的家长学校工作格局,实现了办学规范化。到今年上半年,已有24个县(市、区)建立了家长学校总校(现在可能更多一些)。通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县区级直接面对家长学校,县区级建立家长学校总校自己有主动权,只要把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一下就可以了。县区级建立家长学校总校有利于发挥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和教育系统关工委“主抓”两方面的积极性,对进一步加强管理、指导、推动家长学校工作有明显促进作用。为了今后全省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达到“做实主管,加强主抓,提升主办,优化特色”,并逐步达到“教育部门主管主抓,教育关工委积极配合”的目标,推广家长学校总校势在必行。在县(市、区)教育部门全面推广建立家长学校总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是我省家长学校发展必然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期进一步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创新之举。在省教育厅党组支持下,去年我们进行了建立家长学校总校试点,创新了家长学校的领导体制。原则上由教育局长担任总校校长,分管领导和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担任副校长,常务副校长由在职领导担任。总校办公室设在一个行政科室,由中层正职担任主任,由一名关工委副秘书长和几名在职同志担任副主任,由一名在职同志担任常务副主任。今年2月,省教育厅作出了家长学校工作经费单独立项的决定,并首次立项30万元。5月,我们召开了家长学校总校建设工作专题研讨会,交流、研讨、总结我省家长学校总校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要求在三年内在县(市、区)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总校。7月中旬,由省教育厅举办、省教育系统关工委承办的全省家长学校骨干教师培训班完成了首次培训。培训班组织了家长学校总校建设专场经验介绍。最近,我们又设计了家长学校总校考核标准,正在征求意见中。通过推广在县区建立家长学校总校,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建设,将成为我省今后几年的一项重要特色工作。

  四、创新也可以是工作载体方面的。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出一个载体,然后组织推动,抓好落实。

  比如,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党组51号文件中指出的,为了发挥委员单位的作用,关工委和委员单位共同搭建平台,联合建立工作小组,文件中列了九个小组,这就是载体方面的创新。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落实过程中,提出在工作小组中实行在职同志和老同志共同担任组长的“双组长制”,把关工委工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结合在一起,融合起来,为关工委围绕中心开展工作,找到了一个结合点、关键点,同样也是一个创新。目前这种模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而且,关工委“双主任”、“双常务副主任”、“双秘书长”等模式也相继产生。这就说明,这种创新得到了充分的认同,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为了充分运用老同志的资源,同时使青少年的需求得到尽可能的满足,无锡机电高职校关工委设计了一个工作载体——“双菜单制”,通过对离退休老同志资源调研和青少年需求调研,形成两个菜单,然后把两个菜单进行有效对接,形成若干工作载体。这种做法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为了解决中小学生放学后的教育管理,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海门市教育局关工委设计了一个工作载体——校外教育辅导站,在全省教育系统普遍推广,经省关工委的精心打造,已成为省关工委的一个特色品牌。为了帮助困难学生,各地各校创新了不少工作载体,比如江苏大学关工委的“关爱超市”,无锡教育系统关工委的“聚社会企业资金,助贫困学子圆梦”等。特别是“关爱超市”不仅在大学得到了认可,而且在中小学也得到了认同。我省去年表彰了5个“关爱超市”,其中有2个是中小学关工委举办的。我们计划三年内在大中小学普遍建立。为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南通大学设计了“谈心屋”,这种载体在我省大中小学得到了广泛推广。无锡市华庄镇所有中小学都建立了谈心屋,谈心活动广泛开展,学生家长都很认同。民办学校没有退休人员,为了有效地开展工作,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创设了“一岗双责”模式,无锡江南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和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了“公民共建”模式,为民办学校开展关工委工作找到了一条有效路子。

    2013年,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为了总结过去的创新经验,推动全省各级教育关工委勇于创新,组织了首次创新奖评比,并提出了“放大”创新成果的要求。2015年,我们又组织了第二次工作创新奖评比。两次共评出工作创新奖54个。这些经验是我省各级教育关工委的宝贵工作财富,我们编印了2本经验材料汇编,在全省普遍推广应用,争取使之遍地开花结果,并在这个基础上创出新的成果。我们将每两年评选一次工作创新奖,从而推动我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创新的蓬勃发展。